核酸采样亭挂上二手平台背后:公司应收款高企,行业布局转型 ...
原标题:核酸采样亭挂上二手平台背后:公司应收款高企,行业布局转型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回归“乙类乙管”,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关于如何满足居民的检测需求,中疾控表示,各地要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的策略,科学合理地做好检测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社区要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倡导有相关症状的居民自行开展抗原检测等。
从“应检尽检”到“愿检尽检”,核酸检测行业也迎来大洗牌。日前,核酸检测采样亭被挂上二手交易平台的消息屡屡受到关注,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2023年部分核酸检测企业的相关业务可能会回归到疫情前,加上回款慢、回款难等问题,这些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会很严峻。”
一度实现高增长的核酸检测行业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只有出现发热等症状,才能到发热门诊进行检测。2021年,情况有所变化。伴随国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大幅提高,业内还开发出十混一的检测试剂盒,为大规模核酸检测乃至常态化全员检测提供了可能性。“15分钟核酸采样圈”“应检尽检”、街头的核酸小屋等,悄然走入人们的生活。
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国内核酸检验能力仅为126万管/天,经过两年发展,2022年3月,这个数字增长了36倍,达到每天检4500万管的水平。截至2022年10月,十混一的日检测能力已高达亿管。与此同时,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企业也大幅增长。到2022年3月13日,全国共有1.24万家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
从2020年到2022年年初,核酸检测一直是国内疫情筛查的最主要检测方式。直到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国务院决定在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核酸检测属于体外诊断(IVD)行业中的分子诊断细分领域。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在疫情前,分子诊断并非检测行业中的市场主流,因其成本较高且难以推广,市场规模较小,难以盈利。直到疫情暴发后,分子诊断领域才迎来市场井喷期。
关于国内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东方证券在研报中称,2021年同比增长9.1%,达132亿元。
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核酸检测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初,A股市场中涉及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公司共计有109家。南都记者注意到,2020年以来,多家涉核酸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都实现了营收与股价的双增长。
仅2020年度,东方生物、之江生物、圣湘生物等企业的收入同比2019年增超600%,圣湘生物和达安基因等企业的净利润超过20亿元;股价方面,达安基因、金域医学等涨幅同比超100%。
其中,引人注目的当属因业绩暴增而被冠以“妖股”称号的九安医疗。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净利润达160.5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31918.64%。
业绩增长之下,2022年已有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等核酸检测企业IPO过会。其中,2022年9月致善生物IPO首发申请获通过,10月康为世纪登陆科创板上市。
潮水退去后核酸检测公司应收账款高企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前三季度,多家核酸检测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出现了大幅增加。其中,金域医学实现营收122.08亿元,应收账款却高达74.33亿元,占营业收入60.89%,同比增长66.65%;迪安诊断实现营收156.3亿元,应收账款也高达107.54亿元,占营业收入68.8%,同比增长76.75%。
早在2020年,核酸检测企业的应收账款高企问题便已显现。当年,康为世纪、瑞博奥和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了307.74%、191.45%和71.66%。瑞博奥的招股书补充文件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瑞博奥才收回2019年和2020年的应收账款。
因为回款问题,已有核酸检测公司将购买方告上法庭。据北京高院2022年11月公布的一则民事裁定书,北京美因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起诉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人民政府及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要求购买方应当按照180元/人次价格的标准向美因公司支付检测费用。
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在核酸检测行业,处于中下游的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企业更容易有账款被拖欠问题,相对来说,上游的原材料、耗材、检验设备及设施等生产商回款压力更小,一般是等部分账款预付了,企业才交货。“2023年部分核酸检测企业的相关业务可能会回归到疫情前,加上回款慢、难回款等问题,这些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会很严峻。”
该业内人士还称,除了应收账款的问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企业长期面临着毛利走低、利润空间收窄的问题。疫情之初,核酸检测的价格曾高达200元/人次,随着生产厂商增多,新冠检测试剂纳入集采,核酸检测费用的毛利一路探底,到2022年下半年,有数地政府采购中混检结算价甚至低于3元/人次,而核酸检测市场的整体规模很长时间内未得到显著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涉及核酸检测的企业存在扎堆上市也引来质疑。2022年1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均有发布相关公告,称会高度关注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关注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及科创属性两大方面。
2022年11月23日,上交所取消对翌圣生物发行上市申请的审议。从翌圣生物营收数据看,其对新冠相关产品依赖度逐年提高。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月至6月,与新冠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当期营收的24.77%、25.42%和38.28%。“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存在下滑的风险。”翌圣生物指出。
在从严审核的监管背景下,核酸检测企业的真实业绩成为关注重点。比如,致善生物被深交所要求,详细说明新冠疫情影响及持续经营能力,并进一步提示新冠疫情对经营业绩及经营业绩可持续性的影响风险。硕华生命被要求说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前业务规模较小等情况,并说明公司成立时间较长、业务规模增长缓慢的背景和原因。瑞博奥则被要求补充说明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收入所涉及的核酸检测业务,以及是否会对核酸检测业务存在重大依赖等问题。
部分涉及核酸检测企业IPO进展缓慢。比如,菲鹏生物创业板IPO早在2022年3月3日已过会,并于当月14日提交注册申请,目前仍未获批。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这体现了当前市场对核酸检测企业未来的可持续性经营能力存疑,部分注册程序落后的企业能否成功上市还有待观察。
核酸检测企业去向何处
价格下滑、业务萎缩,核酸检测企业正面临转型期的大考。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条”措施,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及减少频次。近期,全国多地也相继取消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倡导“非必要不核酸”,浙江绍兴等城市还关闭了所有核酸免费采集点。
社会面的核酸检测量已呈断崖式下降,在此之前,也有多地叫停核酸检验招标项目。2022年12月5日,山东临沭县人民医院发布公告称,为响应防疫政策号召,该院现有核酸检测实验室可以满足目前疫情检测需求,遂决定终止采购,该项目原有预算金额为192万元。12月6日,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月湖街道办事处亦终止了预算金额达950万元的常态化核酸采样服务外包项目。
戛然而止的还有核酸采样亭业务。南都记者发现,曾为应对奥密克戎而推广开来的核酸采样亭,目前已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被转卖,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价低者甚至不到300元。
1月5日,有卖家告诉南都记者,他所在的工厂主营移动板房和移动亭,没有专门去做核酸采样亭,“一般接到单才做,旺季可能预多2台”。如果不是集中采购的大订单,核酸采样亭的利润其实并不算高,“每台售价虽然有两三万元,但利润可能不到15%”。
为利用好海量的核酸检测亭资源,近期,上海、广州、无锡、深圳等地已将其改造成发热诊疗站、便民医疗点或健康服务亭,居民可“一站式”完成挂号、诊疗、缴费、配药等流程,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在需求退潮前,早有核酸检测企业谋划退路。凯普生物曾在投资者问答表中表示,如短期内新冠核酸检测需求下降,则该部分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将受到影响。但疫情以来,分子诊断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凯普生物将持续围绕“核酸检测产品+医学检验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兰卫医学表示,“业务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公司在疫情的其他检测业务就做得很好,会加强除核酸检测外的业务。”华大基因则称,“核酸检测不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业务会回归到疫情之前的状态,2022年已经开始调整,像拓展海外业务之类。”华大基因还计划将此次抗疫中推出的“火眼”实验室,打造为赋能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设施的“平疫结合”新基建,应用到全社会范围内出生缺陷和肿瘤领域的综合防控中。
值得注意的是,1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表示,为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各地要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的策略,科学合理地做好检测各项准备工作。比如,社区要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倡导有相关症状的居民自行开展抗原检测,零售药店以及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要供应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保障可及性,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等。
部分核酸检测企业已开始布局抗原检测领域,同时涉足核酸与抗原检测业务,包括华大基因、万泰生物、明德生物、达安基因等。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方诗琪 我就是每天来领奖金币的,还能提x。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