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登央视春晚,有着千年汗青的莆仙戏靠啥

[复制链接]
查看: 1197|回复: 2

3

主题

5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发表于 2023-1-24 19: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北咸宁
“又下雨了——”2023年1月21日除夕夜10时许,伴着一声婉转悠长的兴化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莆仙戏在总台春晚《华彩梨园》节目中表态。在远山近水、桥榭亭台的舞台配景下,“雨胜酒,洗轻尘”的唱词音韵中,一生一旦两位主角合伞偕行,款款而来。
这是来自福建莆田的莆仙戏初次登上总台央视春晚的舞台。这个有着千年汗青、至今保存宋元南戏音乐元素的剧种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演出的剧目《踏伞行》2022年得到专业舞台艺术当局最高奖文华大奖。
对于莆仙戏春晚首秀,《人民日报》评价称:“《踏伞行》婉转精致,手眼身法步无不显现古老戏种的独特生命力。”
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一团团长梁向东担当汹涌消息(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现,莆仙戏剧目“内容丰富,非常有教诲意义”。
QnT0n0ttdB5rKiNe.jpg

1月21日除夕夜,莆仙戏表态总台春晚。 图片泉源:春晚节目截图

“戏曲守正创新的范例”
“水迢迢,山隐隐,风雨偕行又一程。”代表莆仙戏首登春晚的,是国家一级演员黄艳艳、吴清华演出的《踏伞行》第四折《共渡》选段。
《踏伞行》由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创作排练,是一部传统与当代相融汇的新编剧目。它的故事布局脱胎于传统莆仙戏脚本《双珠记·避祸遇亲》,又吸纳其他经典折子戏的元素,演绎了古代青年男女战乱中巧遇、风雨中偕行的爱情故事,在重新锻造后通报出当代情面。
在2022年8月的《踏伞行》媒体晤面会上,编剧周长赋表现:“《踏伞行》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脚本,‘守正’是守住莆仙戏传统,突出莆仙戏的演出特色;‘创新’是在内容上出新。”
这部履历数年打磨的返本开新之作自2018年上演以来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传授傅谨评价其为“戏曲守正创新的范例”,“充实表现了民族美学与期间精力的高度契合,是戏曲对中国今世文化建立的庞大贡献”。
XAvloK6G22S2vVfy.jpg

莆仙戏《踏伞行》剧照。图片泉源:莆田晚报

12月初收到中心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央约请函后,黄艳艳、吴清华抵京到场排演。固然这出戏已经排练多年,但吴清华说仍要字斟句酌,“我们是一点都不敢马虎,非常审慎地在演出,特殊是在细节上面,更加注意我们传统的演出科介。”
《踏伞行》是莆仙戏典范正生、正旦的演出,终极出现的片断时长一分钟左右,展示了莆仙戏生角的“姜芽手”“摇步”和旦角的“蹀步”“千斤坠”等特色动作。
吴清华同时也是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院长。他把这次上春晚看作弘扬莆仙地方文化和中华良好传统文化的机会,“心情是既高兴又以为责任庞大”。
黄艳艳是党的二十大代表、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副院长,也是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在担当《莆田晚报》记者采访时,她表现盼望借助到场央视春晚的这个紧张契机,“让更多的国内表面众来关注莆仙戏,喜好莆仙戏”。
“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可爱莆仙剧,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1962年,闻名文学家、戏剧家老舍老师在观看莆仙戏演出后写下如许的诗句。
莆仙戏是福建沿海中部的古老剧种,植根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域。它源于唐、成于宋,在古代“百戏”的底子上发展而成,迄今仍保存不少古南戏艺术遗存,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老舍诗句中的“五千篇”并非浮夸。据不完全统计,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5000个,传统艺人演脱手抄本8000本,此中保存宋元南戏原貌与故事变节雷同的剧目81个,如《蔡伯喈》《张协状元》《目连救母》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刘念兹老师在《南戏新证》一书中写道:“仅就上述已经收藏的莆仙戏脚本数字来说,天下以至全天下,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它是迄今收藏天下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近几十年来,在生存积聚传统剧目标底子上,莆仙戏又屡出改编、创作的新剧,先后有30多个剧目在省级以上会演中摘得头奖。如《状元与托钵人》报告两个孩子与算命老师预言相反的发展故事,歌颂了不向运气低头的奋斗精力,也有促进移风易俗的作用;《陈文龙》《海神妈祖》《大唐梅妃》等剧目则将莆田汗青名流的故事搬上戏曲舞台,既流传了地方汗青文化,又弘扬了爱国爱民的人物精力。
在唱腔上,莆仙戏的“兴化腔”广泛吸纳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以独特的莆仙方言演唱,生存了大量古汉语特点,一开口就有浓重的地方风味。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曾以“美得让人窒息,美得让人堕泪,美得让人感动”评价莆仙戏,他以为这种艺术之美来自莆仙戏独特的演出体系“傀儡介”,即人模拟傀儡形成的演出体系。与以昆曲为代表的古典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近代戏曲迥然差别,莆仙戏的这一演出形态古老、丰富、精致,生、旦、末、丑等每个行当都有一套完备而独特的动作范式。
王馗由此以为:“在浩繁的地方戏曲剧种里,莆仙戏应该是最古老的一个,它的艺术集合了中国在南北宋时期就有的戏剧表达方式,特殊是把傀儡戏、木偶戏的运作规律作为心情达意的全部技能本领。”京剧大家梅兰芳也曾为莆仙戏题词——“莆仙科介,传统芬芳”。
让古老剧种抖擞新光彩
在莆田,莆仙戏从来不缺观众。南宋时期,莆田词人刘克庄曾以“抽簪脱袴满城忙,泰半人多在戏场”刻画莆仙戏演出时百姓观演的盛况。眼下,约莫120个莆仙戏剧团活泼在莆田,在农村,每逢家有喜事,人们每每会请剧团送戏下乡。
莆仙戏剧院演员郑超凡告诉汹涌消息:“下乡每个点都是满场,座无虚席,来看戏的多是老年人,但近几年由于我们的发展敏捷,也增长了不少年轻一辈的观众。”
梁向东先容,2020年之前,剧团一年演出300天以上,通常一天两场,下战书和晚上各一场,“晚上根本是满场”。“莆仙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非常受接待。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有点不景气,不外如今好了,本年市里带头闹元宵,古街开街等运动都会请剧团来。”
假如说墟落是莆仙戏天然扎根的泥土,那么校园则是为它新开发的一片生长园地。莆田艺术学校开设莆仙戏戏曲演出专业,莆仙戏史上两位“梅花奖”得主——王少媛和黄艳艳都结业于这里。
为了让更多孩子打仗莆仙戏,2012年初,莆田启动“莆仙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演员走进中小学校园,解说戏曲知识、传授演出艺术。“湄洲岛第一中央小学、莆田市实行小学都有孩子在我们的辅导下得到天下少儿戏曲小梅花奖。我们如今进校园,呼声非常高。”郑超凡说。
S99KRZROs9Sn9cCw.jpg

黄艳艳在小学校园里引导孩子。图片泉源:“八闽戏剧”微信公众号

大学讲堂也可见莆仙戏的身影。莆田学院开设莆仙戏观赏课程,2018年10月创办莆仙戏文化流传人才造就特色班,分为莆仙戏演出、莆仙戏作曲两个方向,由莆仙戏剧院的专业演员们担当艺术引导。2022年7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莆田艺术学校签约互助,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搜集作曲、配器与演奏等上风学科气力,支持莆仙戏加速生产与创作。
表态春晚之后,莆仙戏要继承走新一程的传承发展之路。梁向东说,新年筹划多走进一些校园。吴清华则在福建日报视频《好戏逢春——再话<踏伞行>》里表现:“刚强我们的文化自大,砥砺我们的从艺初心,更深入地发掘我们的剧种传统,弘扬剧种的特色,创作更多的佳构剧目,让莆仙戏这个古老剧种在新期间抖擞出新魅力、新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发表于 2023-2-1 04: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楼主私信我加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1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7
发表于 2023-2-20 06: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个图文并茂,高手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