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武汉和杭州,谁会是下一个2万亿都会?
近期,长江日报《云端会客堂》约请中国(深圳)综合开辟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刘国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传授韦潇两位高朋做客,聚焦“都会GDP新格局”话题,睁开深入讨论与分享。
中国(深圳)综合开辟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刘国宏:国家提出要对峙新发展理念,东部能发展起来,非常紧张的是对峙了“和谐”和“共享”。这两个理念可以表现为地区一体化发展。武汉应当树立地区一体化发展理念,通过政策和谐,真正实现财产链、供应链一体化运作。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传授韦潇:武汉必要探求本身的突破口,比方培养具备突出上风的高新财产。在这方面,光谷就是武汉的上风。把初创企业汇聚在光谷,使光谷成为培养高新技能企业的摇篮,孕育出一批天下着名企业,并通过集聚效应把人才吸引过来,形成武汉经济增长的亮点。
一、头部都会的“王道”在于是否保持稳固增长
长江日报:总体来看,2022年中国都会GDP排名有哪些亮点?
刘国宏:从各大都会公布的GDP指标看,客岁经济固然受到了打击,但绝大多数都实现了正增长,结果来之不易,值得欣喜。
有三个亮点值得关注。第一,头部都会年增速的变更幅度相对较小,前十强以外的非头部都会GDP变更幅度比力大。第二,除南京以外,GDP十强都会的生齿全部过万万,有了人才气有统统,将来生齿竞争大概是各大都会必须关注的一件事。第三,资源型都会(比方榆林)体现亮眼,跃升的名次凌驾了10位。同时要看到,一些周期性因素给经济带来了短期的影响,应当着眼久远,策划更恒久的可连续发展。
数据背后,头部都会的“王道”大概不是绝对的增长速率,而是可否保持连续稳固的增长。
韦潇:2022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疫情打击巨大,许多都会的第三财产受到相称大打击,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从GDP数据来看,大部门都会保持了正增长,前十位都会的名单没有发生太大的变革,头部都会的上风依然存在,重要表现在生齿上风、资源上风。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因素非常关键,将来都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同时,大量企业在举行数字化转型,这是将来都会发展潜力的一个指向标。
二、上海经济韧性在于全面平衡发展,新的增长点依赖人才和创新精力
长江日报:上海经济在客岁显现出了非常强盛的韧性,将来,上海经济是不是会进一步拉大与国内其他都会的差距?
刘国宏:上海的经济发展黑白常平衡的,从财产布局看,制造业很强,服务业更强;上海的外资很强,国企、民企也非常强;从外贸布局看,上海的出口、入口也很强。
正是由于上海的平衡发展态势,在危急打击下,它就总会有亮点,总有气力使它回到稳固发展的轨道上来。
将来几年,上海保持国内经济第一的位置,是比力确定的。但若要一骑绝尘,难度也黑白常大的,由于上海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大的体量,要素束缚越来越趋紧,包罗空间、生齿、情况等。上海与其寻求速率,不如寻求质量。
韦潇:一个事物为什么有韧性?就是由于它全面,无论哪个点被压抑,都可以在别的地方着花,以是经济才会显得有韧性。
上海的经济布局根本上没有显着的短板。这几年,叮咚买菜等购物APP在上海涌现,办理了人们生存的现实必要。这表现了一个征象:一批企业在打击下被镌汰,另一批企业又崛起了。
上海怎样探求新的增长点?上海有充足的人才吸引力,是有大概出现古迹的,企业家的创新精力也大概发挥出巨大作用。
三、就像上海动员东部,动员中部崛起是武汉的机会
长江日报:下一个“2万亿都会”会是那里?武汉和杭州各自有哪些上风?
韦潇:将来经济的发展,人才因素黑白常紧张的,吸引高端人才较为紧张的两个方面:医疗、教诲。武汉在这两方面是有上风的,比方同济、协和、武大、华科多数是国内着名的医疗机构和高校。杭州拥有一批颇具活力的高新民营企业,高新企业的集聚效应,会动员人才集聚。
武汉和杭州在硬件条件上都具有肯定上风,医疗、教诲、文化、汗青等方面可以说半斤八两。但武汉的体量比杭州大,生齿红利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仍非常紧张。中国正在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创造力依靠于生齿数目,这是武汉将来发展的上风。
但武汉必要探求本身的突破口,比方培养具备突出上风的高新财产。在这方面,光谷就是武汉的上风。把初创企业汇聚在光谷,使光谷成为培养高新技能企业的摇篮,孕育出一批天下着名企业,并通过集聚效应把人才吸引过来,形成武汉经济增长的亮点。
2万亿元的目的,对武汉来说,只是时间题目。
刘国宏:武汉、杭州都是省会都会,也都是汗青文化名城,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因素。
武汉是九省通衢,跨国公司、企业总部放在武汉,可以辐射整个中国。从财产来看,武汉的硬科技气力强,市场主体形成规模化集聚。杭州民营经济非常发达,都会生态宜居。
中部崛起战略是武汉的机会。在中部,武汉占据了先行先发上风。武汉会不会像上海动员整个东部发展一样动员中部发展,值得等待。而杭州在数字经济范畴是“C位”,将来同样不可限量。
关于都会GDP的比力,这是发展的天然效果,紧张的是都会间有比力,才有辨别和进步。重庆、广州、武汉、杭州这些都会,它们的体量比力靠近,它们共同进步,中国经济才会欣欣向荣。
四、重庆GDP逾越广州,阐明中西部与沿海地域差距正在缩小
长江日报:重庆逾越广州成为2022年GDP排名第四的都会,怎样表明这一变革?
韦潇:重庆GDP总量凌驾广州,但人均GDP相比广州仍有差距。2022年,作为广州支柱财产之一的旅游业受到了较大打击,对经济造成肯定影响。而重庆地区面积更大,生齿更多,在GDP总量的比拼上具备自然上风。
重庆在GDP总量上逾越广州,表现了西部大开辟战略的成效。但重庆也要重新思索,怎样维持高质量发展,怎样引发企业创新活力、完成数字化转型,怎样吸引更多人才。
同时,中西部地域跟东部沿海地域的差距大概在渐渐缩小,在朝着地区和谐、共同富裕的目的发展。但从人均GDP、经济布局、创新质量等方面,中西部相比珠三角等地域有肯定差距。
刘国宏:从人均、布局上去分析,重庆不能盲目乐观,它间隔广州的真正气力仍有差距。重庆的辖区面积大概是广州的12倍,生齿比广州多了1000多万人,相称于又凌驾了一个大型都会的程度。
可喜的是,重庆团体的发展态势显现出一些中西部都会茂盛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广州的辖域面积虽小,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好比南沙片区,作为国家庞大战略要地,另有巨大的可开辟空间。
而重庆作为山城,都会建立开辟的本钱相对高,公共服务和基建需求比力大。重庆的改革创新意识较强,已经渐渐成为西部地域紧张的经济增长极。
五、都会发展计谋各异,中国经济才更有活力和多样性
长江日报:从GDP看,我国本地和沿海仍有差距,本地地域中央都会比方武汉,应怎样发挥上风动员周边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国宏:中部地域崛起,可以向东部地域发展鉴戒一些履历,固然也有一些教导。
国家提出要对峙新发展理念,东部能发展起来,非常紧张的是对峙了“和谐”和“共享”。这两个理念可以表现为地区一体化发展。上海的崛起动员了长江中卑鄙地域一体化发展;广州、深圳的崛起,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一体发展的效果;京津冀则相对弱一些。
武汉应当树立地区一体化发展理念,通过政策和谐,真正实现财产链、供应链一体化运作。
GDP是流量指标,不代表社会财产就巨大丰富了。都会要寻求GDP的增长,更要对峙市场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只有如许,才气产生更多的科技创新结果和更大的财产,才气让人民共享优美生存。
韦潇:地区协同发展非常紧张,由于财产创新现实上都有外溢作用,假如能形成集群效应,对发展非常有益。武汉作为九省通衢,要思量可否动员周边一起发展,数字经济转型就可以为协同发展创造更多条件。
每个都会都有本身的上风和焦点,任何一个都会要发展,重点要思量以什么为焦点去发展?像杭州有数字经济;武汉有硬科技、有光谷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财产等,可以思量更多发挥高校上风,把更多的高校结果财产化,然后与光谷联合,发挥上风、形成特色。
长江日报:从2023年各省市定的GDP目的看,2023年经济发展的团体走势会怎样?
刘国宏:我们广泛以为经济会保持连续增长。各个都会的预期指标,相对而言比力乐观。应该说各人都铆足了劲,锚定一个比力高的目的去积极,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姿态。
各个都会的预期指标有所差别,由于经济增长的目的是预期性目的,不是束缚性目的,而是在引导各人共同积极。
各个都会的目的无需过分解读,“高抬高打”照旧“短传渗出”,是各个都会的计谋。正由于有差别的发展计谋,中国经济才气迸发活力,显现多样性。
韦潇:我们对本年的经济复苏非常有信心。各个都会在既有竞争也有和谐的环境下,可以或许实现更大的发展。
同时,中国经济仍面对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稳增长、扩内需成为关键。团体来看,中国经济的将来可期。依赖各人共同积极,中国经济可以或许实现稳固、快速且高质量的增长。
记者 常少华 吴曈 |
|